欢迎来到爱光伏|极致光伏直销
所在位置: 关于我们 > 资讯学堂>
“工业4.0”不是拔苗助长 东莞智能制造找到通关秘笈

“工业4.0”不是拔苗助长 东莞智能制造找到通关秘笈

来源: 先进制造业 2017-12-01 13:14

“十年前确实是很艰难的,我去工厂卖软件、卖系统解决方案都被当成是骗子,对方问有没有地方给我看一下?实话说,没有。那时候就是画大饼,方案根本不值钱。”作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金钟鸣现在没有这个烦恼了,他所在的公司今年已实现营收近1亿元,同比增长了40%。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的概念逐步被接受,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生意也好做了许多,市场上一个方案可以卖到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家企业均预计,未来3到5年还会越来越好。

“工业4.0”不是拔苗助长 东莞智能制造找到通关秘笈

智能制造需要软硬兼备,目前制造业企业对系统集成的重视还很不足。摄影/任玉明

但是,相对于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热度,目前制造业企业对系统集成的重视仍远远不足。事实上,在整个智能制造的链条里,系统集成至关重要,需要针对每个企业不同的需求进行方案设计,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

工业4.0”不是拔苗助长

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做系统集成,金钟鸣就是该公司的重点客户部销售经理。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许多制造业企业由于对系统集成认识不足,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

“我见过一家企业买了一个机械手,用一个人去维护,两个人去操控,加上分早晚班就四个人了,还设置了一个组长去管理,总共6个人去管一个机械手,效率反而降低了,这就是假的智能化。”金钟鸣说。

如果这家企业在购买机械手之前先找了系统集成商设计改造方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系统集成商会先到企业调研工厂现状,根据工厂规模的不同,用时一天到半个月不等,然后了解企业的预期目标,开始设计方案,包括给出硬件采购的建议。

接下来,在不废弃企业原有的设备和软件系统前提下,导入新的系统,完成系统对接、设备对接,打通数据流,进行试运行。若企业有定制化的需求,系统集成商会再开发定制部分,最后就是反复的调试、试运行。待稳定量产,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也结束之后,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工业4.0”不是拔苗助长 东莞智能制造找到通关秘笈

广州盘古科技为诸多企业进行了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改造。图为案例之一无锡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商就像医生,会先帮企业把脉——目前处在智能制造的哪一个阶段,诊断其是管理上的,还是机器设备的,抑或是信息化的问题……根据他所处的阶段做一个问题的规整,然后提出升级改造的意见跟方法。”广东华商智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中心主任陈东昇说。

华商智造原本是做软件起家,2015年开始做系统集成。陈东昇同样认为,许多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企业以为换条生产线、换台机械手,或者改一套设备、上一套软件,就是智能制造。其实并非如此,智能制造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需要规划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关系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制造走向”。

此外,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要一步到位做到“工业4.0”。

东莞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院长胡耀华去年年底参与了专门针对东莞智能制造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专题调研。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些行业连自动化的程度都很难提升,比如服装、鞋帽等行业,对人手的灵巧性要求特别高,即便换了设备,也要七八年才收回成本,因而没法进一步做到信息化和智能化。

“东莞有九大产业,我们认为,3C产业(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目标应为工业3.2~3.5,有些产业如化工到‘工业2.5’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往上走。”胡耀华说。

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对于缺钱的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实现智能制造似乎更是难上加难。

胡耀华在调研中发现,通过近3年的“机器换人”,东莞的中小企业在硬件方面已经打下了基础,但普遍缺乏主体的解决方案。

比如,先把某个车间的自动化提升,再把另一块的管理系统信息化,局部推进。路径虽然没错,但最后会发现,每个拼图都很好看,却拼不到一起。

“现在很多企业买的设备想做改造但没有留接口,数据读不出来或写不进去,还有设备本身有接口但买的时候没有提出这个要求,现在再去找厂家把模块打开得额外交钱。如果一个车间改造好了再改造,投入的成本可能比新建一个还要高,所以要提前做好系统集成,再具体到某个设备要预留怎样的功能,将来升级互相之间才能够打通。”胡耀华说。

还有一种情形。有些中小企业受财力所限采用租设备的方法提高自动化水平,这些设备大多是多年前从日本、德国、美国淘汰的,但这些企业同样有智能改造的需求,而系统集成商就能在现有条件下给出解决方案。

“我们规模很小的客户可能就一两条生产线,也有的客户的设备甚至超过60年,我们都可以给它上系统,它也上得起。”金钟鸣说,还有的中小企业订单量不稳定,今天赚点钱买两台设备,明天赚点钱再买两台,后天订单量下降了就卖两台。“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在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如果连基本的硬件条件也不满足怎么办?陈东昇建议,那就从精益生产做起,一步一步提升。比如,对企业生产的过程、现状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其标准化、规范化,就能提升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用盈利去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进一步缩减成本;再往前就进入智能制造的另一个阶段——信息化,最后实现数据串联和所有供应链的闭环,达到智能化。

目前,我国的系统集成商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但相比先进装备(智能装备)提供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且大部分偏向硬件方面的集成,能够做到整个车间、工厂智能制造集成的则更为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的制造企业也在转型做系统服务商,对外输出自己的行业经验跟服务经验,但仍无法适应所有行业,因此需要培育更多的专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11月28日~12月1日,2017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在东莞举行。过去3年,该市“机器换人”行动计划使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6.1%提升到90.7%,用工减少近20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减少9.43%。

另一项来自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2011~2016年该市先进制造业比重从40.5%提升到49.9%,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从26.3%提升到38.2%。

“工业4.0”不是拔苗助长 东莞智能制造找到通关秘笈

先进装备业企业发那科参加了此次东莞的智博会。

今年年初,东莞市又研究出台了《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这是国内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态链的概念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工作方案的核心是针对该市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产业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按照“自动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三个层次推动制造业改造升级,三个层次既为递进关系,也同时根据不同实施重点在全产业链同步协调推进。

就在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要加强数字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的有效集成。

胡耀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智能制造的需求非常旺盛,供给却严重不足。东莞正是根据现状提出要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这几年通过扶持企业做自动化改造、信息化升级,以及智能制造的示范,先把需求端的市场培育起来,有了市场再把系统集成等供给端的资源吸引过来。

根据工作方案,东莞将研究出台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等项目进行财政资助的措施。同时,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更多骨干企业实施转型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东莞市本土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我要分享
  • 微信
  • 微博
  • 腾讯微博
  • QQ
  • 邮件
  • 复制链接